中國經濟放緩加劇,澳大利亞出口商面臨不確定性
隨著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在多年的緊張關系後有所緩解,澳大利亞出口商正面臨中國經濟明顯放緩的新挑戰。
、雖然兩國貿易關系的恢複應該會讓澳大利亞生産商松一口氣,但中國經濟的低迷給主要出口市場,尤其是農業和采礦業帶來了風險。
中國經濟放緩
中國經濟,這個曾經的增長引擎,正顯示出明顯的緊張迹象。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該國的人口在2021年達到14億的峰值,預計其勞動年齡人口將在未來幾年穩步下降。
與此同時,根據澳大利亞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的分析,中國70個城市的房價已連續15個月下跌。
作爲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房地産行業正面臨壓力,近幾個月房地産銷售、建築開工和完工量均大幅下降。
自2024年3月以來,衡量制造業和服務業經濟活動的中國月度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也出現了小幅下降。
這些指標表明,中國經濟放緩可能會加劇,這將對澳大利亞的出口産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龍蝦銷售和“緊縮”
受中國疫情時期貿易限制沖擊最大的澳大利亞行業之一是龍蝦業。
龍蝦是中國宴席上很受歡迎的美食,尤其是在10月份的國慶假期之前。
盡管對許多澳大利亞商品的貿易限制有所放松,但活岩龍蝦市場仍對中國關閉。
貿易經濟學家內森·格雷(Nathan Gray)博士認爲,中國政府正試圖遏制在龍蝦等外國奢侈品上的奢侈消費,這是緊縮政策的一部分。
格雷博士解釋說:“龍蝦是一種值得擁有的産品,而不是絕對需要的産品。
”這種態度可能會打擊澳大利亞對華龍蝦出口反彈的希望。
糧食出口面臨風險
按價值計算,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小麥出口市場,因此中國采購政策的任何轉變對澳大利亞農民都至關重要。
近幾個月來,有傳言稱,中國政府可能會鼓勵國內貿易商從中國農民手中購買更多糧食,而不是依賴進口。
這已經引起了農産品市場的恐慌,尤其是高粱和大麥等谷物。
農産品分析師安德魯·懷特勞(Andrew Whitelaw)指出,雖然這些只是謠言,但它們已經影響了糧食價格。
“自新冠疫情以來,我們正處于一個大量進口的時期,進口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
但他們最近一直在談論,要努力減少進口,努力提高自給自足程度。”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衆多的國家來說,推動自給自足是一項挑戰,但它反映出北京方面爲保護其經濟免受外部壓力、減少對外國進口的依賴所做的更廣泛努力,這可能會嚴重打擊澳大利亞的糧食出口商。
對鐵礦石和采礦的影響
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出口與中國的鋼鐵需求密切相關,而中國的鋼鐵需求嚴重依賴中國的房地産和基礎設施行業。
自2024年初以來,受中國鋼鐵需求減弱的推動,鐵礦石價格已從每噸140澳元跌至每噸90澳元左右。
不過,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經濟學家Vivek Dhar認爲,中國可能會在第四季度實施類似于去年的基礎設施刺激計劃,這可能會暫時提振鐵礦石需求。
達爾說:“我們可能會看到中國再次走上同樣的道路,對經濟和基礎設施實施打擊。”
Dhar指出,盡管短期內可能提振市場,但中國的鋼鐵産量可能已達到每年約10 – 11億噸的峰值,未來鋼鐵需求的增長將受到限制。
中國正試圖從工業經濟向更加注重服務業的經濟轉型,但這種轉型給希望平衡結構性改革與持續經濟增長的政策制定者帶來了相互矛盾的壓力。
平衡法案
中國的經濟政策制定者正面臨著艱難的平衡之舉。一方面,他們希望推動長期的結構性改革,使經濟擺脫對建築業和重工業的依賴。
另一方面,他們不願讓經濟增長在短期內停滯不前,尤其是在經濟壓力日益增大的情況下。
達爾說:“政策制定者去年當然有機會說,結構改革是頭等大事,我們要讓經濟下滑,但我們沒有看到這種情況發生。
”相反,中國選擇了周期性的刺激。
資料來源:https://www.abc.net.au/news/rural/2024-09-20/china-economic-slowdown-australia-wheat-lobster-iron-exports/104367856?utm_campaign=abc_news_web&utm_content=link&utm_medium=content_shared&utm_source=abc_news_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