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es和Woolworths銷售競爭加劇,實際差距有多大?
最近一份由Citi金融分析公司發布的調查顯示,Coles正在逐漸搶奪Woolworths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年齡在14到44歲之間的顧客群體,更偏向於選擇Coles。
數據顯示,從2023到2024財年,Coles的銷售增長率達到6.2%,而Woolworths則為5.6%,看似Coles稍微領先。
然而,零售專家指出,這種差距其實「沒那麼重要」,主要是因為Woolworths的規模遠大於Coles,總收入和市場佔有率依然領先。
銷售增長與總收入的差異
儘管Coles的銷售增長速度稍快,但Woolworths的總收入依然明顯高出一大截。Woolworths的年收入達到507.4億澳元,而Coles則是390億澳元。
這種收入差距主要來自於Woolworths擁有更多的門店和商品種類,覆蓋更廣的市場。
根據悉尼大學零售專家Lisa Asher的分析,這些增長數字只是「表面現象」,Woolworths有更多的分店和更大的市場佔有率,特別是在大城市和偏遠地區都有相當強的影響力。
這使得即便Coles在銷售增速上略有領先,實際上它們的規模差距還是非常明顯。
顧客價值感知的差異
在價格上,許多消費者認為Coles的商品更實惠,特別是他們強調的「Down Down,Prices are Down」宣傳策略,讓人們覺得Coles的產品價格持續下降。
相比之下,Woolworths更強調其「每日新鮮食材」的品牌形象,這意味著它提供更多選擇,但其中一些品牌的價格較高,這讓部分消費者覺得Woolworths的價格比Coles高。
Asher指出,這些感知差異更多來自於超市的市場定位和廣告策略,而不是實際價格的巨大差別。
Woolworths的商品種類更多,特別是在高端品牌和高價產品方面選擇更廣。而Coles則更依賴自有品牌產品,這讓消費者感覺Coles的價格更具競爭力,因為自有品牌的價格通常更低。
Aldi的競爭壓力
除了彼此之間的競爭,Coles和Woolworths還面臨著來自德國連鎖超市Aldi的巨大壓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澳洲消費者選擇到Aldi購物,因為它以低價產品吸引了大量顧客。
Citi的數據顯示,Aldi正在逐步搶占Coles和Woolworths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注重價格的消費者中,Aldi更具吸引力。
Woolworths在這場競爭中受到了更多影響,作為全國最大的超市,它成為了價格上漲的主要責任對象。
Woolworths的首席執行官Brad Banducci也承認,價格問題導致顧客對Woolworths的觀感有所惡化,而Coles則因為價格戰略的關係,讓更多人覺得它的產品更有價值。
未來的挑戰
雖然Woolworths仍然是澳洲最受歡迎的超市,但它的領先優勢正受到挑戰。
Citi的調查顯示,Woolworths的顧客偏好度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依然比Coles高出3個百分點,但消費者對Coles的價值感知正在上升。
這意味著,如果Woolworths無法有效控制價格上漲或提升價值感知,它可能會繼續失去部分市場份額。
此外,隨著澳洲零售市場的競爭加劇,未來幾年內Coles和Woolworths可能會採取更多行動,通過價格戰、廣告宣傳以及促銷活動來吸引顧客。
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將能從這些競爭中受益,享受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和更多的商品選擇。
資料來源:https://www.thenewdaily.com.au/finance/finance-news/2024/09/12/coles-woolworths-s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