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失業率尚未飆升的「危險」原因
聯邦財政部、澳洲儲備銀行以及許多經濟學家預測,澳洲的失業率將在未來達到4.5%。
這一預測考慮了自2022年5月以來,儲備銀行因應通脹連續加息13次所造成的經濟影響。這些加息措施大幅削弱了私人部門的需求,從而降低了勞動力需求。
隨著更多的學生和移民進入勞動市場,我們目前尚未見到大規模裁員,但勞動力供應的增加,已導致失業率從2022年7月的3.5%逐漸上升到目前的4.2%。
經濟學家預計,隨著勞動需求的進一步減弱,失業率將攀升至4.5%。
然而,國際投資公司德意志銀行警告說,這一失業率預測忽視了澳洲勞動力市場中一個重要且罕見的現象,即許多企業正在進行「勞動力囤積」。
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菲爾·奧多諾休表示,澳洲的失業率比實際應該要低,因為企業通過削減工時而不是裁員來應對勞動力需求的減少。
他指出,這種員工管理方式在全球其他地區並不常見,例如加拿大最近的勞動力市場放緩中並未出現這種現象。
然而,奧多諾休表示,在過去50年中,澳洲曾經出現過兩次類似的情況。
奧多諾休認為,這種「勞動力囤積」現象妨礙了澳洲儲備銀行實現將通脹率拉回到2%至3%目標範圍的能力。
他估計,如果僱用增長與工作時數減少同步,失業率應該接近5.25%。
在這種情況下,預防性儲蓄會更高,總需求也會更低,這將導致澳洲儲備銀行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換句話說,如果更多人失業,通脹率和利率都會較低。
澳洲儲備銀行透過其業務聯絡計劃調查了「勞動力囤積」的普遍性,並得出結論,這並不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現象。
因此,從儲備銀行的角度來看,德意志銀行的分析並無實質影響。

然而,儲備銀行也承認,如果「勞動力囤積」現象比預想的更為普遍,失業率可能會超出預期,並大幅上升到4.5%以上。
儲備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莎拉·亨特表示,儲備銀行的預測是基於少數企業擁有過多勞動力的假設,如果更多企業進行「勞動力囤積」,那麼未來的失業率可能會隨著企業削減人員而大幅上升。
堪培拉大學經濟學副教授兼勞動市場專家里奧娜·麗絲對此表示,對於「勞動力囤積」的定義和衡量標準尚未達成共識,這也是人們對這一現象認識存在混淆的原因。
她解釋說,當儲備銀行詢問企業是否在囤積勞動力時,企業可能會回答「沒有」,因為從「理性和可辯護」的角度來看,他們認為這是合理的。
然而,麗絲認為「勞動力囤積」可能比我們所認識的更為普遍。
關鍵在於,如果經濟需求進一步放緩,企業被迫解雇這些「囤積」的員工,失業率將大幅上升。麗絲表示,這對經濟構成了重大風險,尤其是對那些已經在財務上苦苦掙扎的家庭而言。
如果發生不可預測的「黑天鵝事件」,企業無法再維持這些員工,那麼這些處於「不穩定」工作崗位的員工可能會集體失業。
澳洲統計局將於週四發布8月份的失業率數據,屆時我們可能會有更清晰的了解。
資料來源:https://www.abc.net.au/news/2024-09-18/australia-unemployment-rate-has-not-sky-rocketed-yet/10436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