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毫無意義」:澳洲央行拒絕降息的動機

在最近一輪央行改革中,一個關鍵的爭論是當時的政府是否應該保留推翻澳洲儲備銀行的權力。

到目前為止,該規則仍然有效,今天我們可以一睹為什麼這是一個好主意。

由於毫無意義的政治判斷,澳洲央行再次拒絕降息。

這種愚蠢也許沒有那麼具有破壞性,以至於需要採取戲劇性的干預措施,但它愚蠢到足以表明為什麼應該有這種選擇。

通貨膨脹已在澳洲央行的通膨範圍內崩潰,但該行拒絕降息,因為它專注於「削減平均數」等深奧的措施。

它在其章程之外運作,但章程中沒有提及這一點。

通膨被擊敗

澳洲的通貨膨脹受到抑制。

CPI 為 2.8%,並且正在崩潰。由於負擔能力的限制,租金成長強勁。

食品價格漲幅正在放緩。

商品價格徹底下跌。

能源方面還有更多生活費用補貼正在醞釀。

此外,大約 20% 的 CPI 由「管理價格」組成。

這些是政府規定的收費和定價,例如酒和煙的消費稅,以及教育、健康、福利和獎勵工資。

這些都與CPI掛鉤,而不是削減平均值,因此它們將在2026年大幅下降。

薪資成長也在降溫,而且從來都不是問題,由於無休止的大規模移民勞動力供應衝擊,薪資成長僅短暫達到 4% 以上。

誰關心核心通膨?

那麼,澳洲聯邦儲備銀行為什麼不降息呢?如下圖。

該銀行認為,3.5% 的「截尾平均」通膨率過高。

截尾均值不包括能源和回扣等波動性項目。

但回扣波動大嗎?澳洲央行認為這些措施是暫時的,隨時都會被取消。

這是一種政治判斷,假設政策意識會在聯邦選舉前後突然抓住澳洲腐敗政客的心。

這是胡說八道。能源回扣將更新。

除非能源價格下跌。他們不會,因為沒有人去解決導致價格飆升的天然氣卡特爾問題。

澳洲央行已經越軌了

澳洲央行對其章程的解釋如下:

「追求這些目標的政策已在靈活的中期通膨目標中得到實際體現,該目標自 20 世紀 90 年代初以來已成為澳洲貨幣政策框架的基礎。」

政策目標是在整個商業週期中將消費者物價通膨率平均維持在 2% 至 3% 之間。

貨幣政策的目標是在中期內實現這一目標,作為促進永續經濟成長和就業的重要前提。

沒有提及修正平均通膨。

它可能會辯稱,「中期通膨目標」意味著它應該關注截尾均值,但這不應該包括對當前政策的未來變化做出大膽的政治判斷。

當一小群技術官僚做出他們沒有能力做出的財政政策判斷時,經濟正在遭受重創。

事實上,他們也承認了這一點:

「為了響應額外支出的公告,工作人員對公共消費的預測在過去一年中多次上調……所宣布的額外支出中很大一部分用於現有服務以及生活成本支持計劃,」

是時候讓澳洲央行放下架子,降息了。

David Llewellyn-Smith 是 MB Fund 和 MB Super 的首席策略師。大衛是《MacroBusiness》的創始出版商和編輯,也是亞太地區領先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門戶網站《外交家》的創始出版商和全球經濟編輯。他與羅斯·加諾特 (Ross Garnaut) 合著了《2008 年大崩潰》,並擔任第二期《加諾特氣候變遷評論》的編輯。

資料來源:https://www.news.com.au/finance/economy/interest-rates/makes-no-sense-motive-behind-rbas-refusal-to-cut-rates/news-story/7a28dd55cad1d8e06923b504cd68e9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