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活經濟

Aldi拒絕大量購買競爭,堅守為消費者提供最低價的原則

超市巨頭Aldi宣布,儘管超市競爭加劇,提供更低價格以緩解生活成本危機,但他們不打算進入大量購買領域。

Aldi的董事總經理Jordan Lack表示,這家德國連鎖店的價格平均比主要競爭對手Coles和Woolworths便宜15-20%。 這項折扣策略幫助Aldi在雜貨市場上佔據了9.5%的市場。

儘管Aldi曾內部討論過大量購買的可能性,但最終他們選擇不參與競爭。 原因是他們觀察到購物者通常會為雜貨開支設定固定預算。

Lack表示:「當顧客每週只有有限的開支時,他們能夠獲得各種商品非常重要。因此,我們沒有改變我們的貨品結構來推出批量購買,因為我們已經提供了合適的包裝尺寸以及最優惠的 價格。」

Woolworths和Coles分別佔據了市場份額的約37%和28%,他們不斷擴大了自家品牌和私有標籤產品的範圍。 他們觀察到顧客更願意在家中慶祝聖誕節,並因此採取了擴大產品線的策略。

然而,Lack指出,Aldi的定價模式與其他競爭對手不同。 他們不採用高低價策略,即最初以高價銷售產品,然後定期以折扣價格吸引顧客。

今年,澳洲購物者因通貨膨脹上升了7.8%,加上13次利率上調,更加謹慎地管理他們的開支。 這導致黑色星期五銷售活動在周末變得更加大規模和長時間。

食品價格上漲也成為一個問題,2022年12月季度的食品通貨膨脹率達到了9.2%,今年9月季度上漲了4.8%。

Lack認為,今年的成本壓力比10多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時期更加嚴重。

他說:“這是我在Aldi度過的第15個聖誕節,我可以自信地說,今年是顧客們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時刻。”

對於物有所值的追求也促使像班寧斯(Bunnings)這樣的零售商擴大了他們的清潔產品範圍,以便顧客可以透過大量購買來節省開支。

由於生活成本壓力,越來越多的人頻繁訪問折扣超市:連續三個季度,訪問Aldi商店的人數同比增長了2.6%,訪問頻率同比增長了2.5%。

Aldi作為一家私人公司,不受ASX上市競爭對手對股東的企業義務的約束,因此能夠堅守物有所值的原則。

MST Marquee的高級分析師Craig Woolford表示,Aldi一直以來以提供物有所值而聞名,但他指出,近年來Coles和Woolworths也加大了價格實惠、自家品牌和私有標籤產品的力度。

資料來源:https://www.smh.com.au/business/companies/aldi-says-no-to-bulk-buy-as-grocery-price-wars-heat-up-20231127-p5en1g.html?dicbo=v2-1nnZR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