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海外生活

澳洲新製造業時代襲來?總理宣布新產業激勵政策與世界接軌

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昨天(4月11日)正式推出了政府雄心勃勃的新產業政策。

總理稱,他所領導的政府將站在「新浪潮」的製高點,推動公共資金激勵重點部門發展。

他指出,一場全球性的「革命」正在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加拿大和中國發聲,各國政府可能會推出產業政策,並大力支持國內企業。他宣布,澳洲也有加入的打算。

他說:“我們需要打破舊有的觀念觀念,拉動新型槓桿來促進國家利益……將市場工具與政府行動結合起來。”

那麼,就是將納稅人的公共資金投入再生能源、高科技製造業和其他「未來」產業。

幾十年來,這種「挑選贏家」的想法一直倍受西方政策制定者的詬病,但在亞洲經濟體的接受度相對較高。

但是,有證據表明情況正在改變。在美國,拜登政府向私人企業投資數億美元,這引發了其他緊張效應。

而中國作為政府主導企業的大師,已經在太陽能光電板產業和電動車產業主導主導地位。

但在談到澳洲如何在新的「環保產業熱潮」(綠色熱潮)中創造財富的問題時,阿爾巴尼斯總理並未透露細節。

至少就目前而言,他宣布的新《澳大利亞未來製造法案》(Future Made in Australia Act)此前是為“老酒”裝“新瓶”,重新為已經存在的製造業基金及其他為數不多的採取幾個措施換上新裝。

但新立法推出的事實表明,今年 5 月公佈的聯邦預算案將帶來一些新的措施。

那麼實施正確這些產業政策的前景會如何?一起來看看專家的看法和國外的各國經驗。

零和遊戲遊戲

西方政府對產業進行更多幹預的新措施始於美國。究其原因是氣候變遷問題。

拜登總統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向各個項目注入了五萬億美元資金,以幫助實現淨零碳排放轉型。

這背後還有其他動機,那就是與中國競爭、擴大經濟產能來降低通貨膨脹。如果沒有氣候變遷因素,這項政策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的全球目標創造了一個不同的相反的經濟格局。從現在到2050年,大部分經濟活動實際上都是預先好的規劃。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實現能源、工業、交通和農業的低碳排放。

選擇:挑選勝利者變得更容易,因為我們知道勝利者必須具備什麼。

我們不知道平台? 那是誰承擔所有這些舉措中的收益。

這引發了一場宣傳活動。儘管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但從政府產業影響措施的發展方式來看,並非人人都會是贏家。

美國首先採取行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認識到中國政府的產業威脅帶來了優勢。

歐洲等陷入恐慌。

儘管阿爾巴尼斯表示,這是一場競賽,「不是一場拍賣會」——換句話說,這並不是贏家通吃,法國總統馬克宏卻沒有那麼含蓄。

據報道,他稱美國的《巨額削減法案》對歐洲企業「超級挑釁」(superaggressive),因為這項法案只優先考慮美國企業,而不是歐洲企業。

這一觀點得到了歐洲和亞洲經濟發展體政治家的廣泛認同;一位韓國政治家就曾把《飢餓貪欲》辯稱是一種「仇恨」。

但一旦美國採取了行動,其他國家也必須強制採取行動。歐盟委員會推出了自己的《綠色工業計劃》(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韓國推出了類似的《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日本推出了《經濟安全促進法案》(經濟安全促進法案)。

阿爾巴尼亞政府已經採取了類似行動,設立了150億億的國家啟動工業基金(National Reconstruction Fund,NRF),為製造業項目注入貸款、資金儲備和股權。

該基金還在氫能、電池製造和太陽能光伏板方面投入了大筆投機性投資(投機性投資)。

商業企業團體持「質疑」態度

但這些青少年計畫所取得的成功並非易事。

即使是經濟規模龐大的美國也遇到了困難與阻礙。《貪婪削減》的資金很快就花光了巨額,但還經常遇到監管、供應鏈陷入困境和項目遭取消的難題,這不僅消解了詳情,而且成本也達到了超過一兆美元。

包括歐洲和澳洲在內的其他國家的產業政策計畫在徵集資金的速度方面要較慢。截至目前,澳洲的國家工業啟動基金尚未給予任何計畫撥款。

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經濟學副教授史蒂文·漢密爾頓(Steven Hamilton)表示,澳洲面臨著難以克服的規模障礙。

他說:“美國的製造業近幾十年來曾經歷過重創,其製造業的工人數量與澳大利亞的工人數量大致相當。”

“有了這樣的規模,就能以合理的成本進行生產。[這]與澳大利亞的情況卻不盡相同。”

他說:「在沒有龐大的國內市場的情況下,出口是澳洲實現規模化的唯一途徑。但澳洲距離可以銷售產品的市場已經遙遠,運輸成本呈現出明顯的劣勢。無論政府多少,都不會解決這個問題。”

然後是資金確定性方面的問題。美國總統競選承諾一旦選舉將廢除《通貨膨脹削減法案》,這使企業對政府資金的依賴變得更加不確定。

在澳大利亞,聯盟黨一直對國家工業啟動基金持高度批評態度,這顯示澳洲也面臨類似的障礙。

雇主組織澳洲工業集團(Australian Industry Group)創辦人英尼斯·威洛克斯(Innes Willox)表示,政治上的傳承問題讓企業對與合作政府持堅定態度。

「這麼多年的政策願望、期待、扭轉和言行並不讓我們沒有時間,也不敢採取行動。然而,今天我們被邀請做出嚴重的思想改變,那就是更多政府的指導和支持是解決所面臨困境的答案。”

他表示,企業將“帶著質疑、甚至驚慌的心情看待政府的承諾……從根本上說,政府應該是界推動者,而不是實施者。”

澳洲總工會(ACTU)主席米歇爾·奧尼爾(Michele O’Neil)稱該計劃的宣布「對工人和氣候變遷而言是歷史性的一步……這將有助於澳洲在全球清潔能源未來競賽中的一個例子。

政府的一小步,還是一大步?

漢密爾頓博士表示,澳洲應該從“幾十年來慘痛經驗中學習”,要成為領跑者十分困難。

「我們花了大筆資金,狠狠解雇了數萬計的澳洲年輕人的工作生活與一個沒有真正未來的行業捆綁在一起,」他以汽車產業為例說道。

「澳洲政府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打造汽車產業,但因為忽視了這個行業長期難以生存的現實問題,向次產業投入了大筆張力,但這個產業卻從未成為一個能夠不依靠的獨立、獨立生存發展的產業。”

“我以為我們已經吸取了這些教訓,但顯然沒有。我們記得糟糕的過去。”

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和聯邦財政部長吉姆·查默斯(Jim Chalmers)則要樂觀離婚。查默斯先生是意大利經濟學家瑪麗安娜·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的忠實粉絲,她最近訪問過了澳大利亞,提出了她自己的論點,即歷史上最成功的創新發生在政府和出口部門執行的「任務」上,就像美國登月時期的情況那樣。

政府目前的任務距離民眾的生活更近,但同時也具有高度。

“我們擁有無限的潛力,”阿爾巴尼斯先生說。“我們知道外部世界充滿機遇,而且我們知道世界不會等待我們跟上腳步。”

資訊來源:https://www.abc.net.au/chinese/2024-04-12/pm-heralds-dawn-of-new-manufacturing-era-what-does-it-mean/103699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