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訊留學移民

【技術移民重磅改變】 兩大行業3天極速下簽

澳洲政府改變技術移民簽證的優先審理次序,有兩大行業的簽證在幾日內便可下簽。

政府調整對技術移民簽證的優先審理次序,申請此類簽證的教師和醫護人員只需三天就可以拿到簽證。

由於優先移民技能職業列表(PMSOL)上的職業已經過時,不能再反映當前澳洲重點的勞動力短缺需求,內政部已停止使用有關列表。

該列表在2020年9月出台,對整體移民技術清單(SMOL)上的44個職業開通快速通道,以令澳洲盡快從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復蘇。這份列表在今年10月28日已廢除。

護士一直是大熱移民行業。 Source: Getty / The Good Brigade

列表包括的職業有工程師、廚師、會計師、精神病學家、程式員和藥劑師等,亦包括醫護工作人工,如醫生、護士等,但不包括教師。

內政部指,新的部長指令第100條( Ministerial Direction No. 100)頒布後,部門會作出不同行動,包括與衛生與教育界別的簽證,將優先處理。

內政部發言人向SBS新聞表示「此類簽證申請只需三天便可下簽」。

變化適用於所有仍未有結果的技術簽證提名和簽證申請,亦包括新提交的申請,如臨時簽證、僱主擔保簽證和偏遠地區簽證。完整列表在下文會提及。

新措施亦取消全球人才(Global talent)和商業創新及投資簽證計劃(Business Innovation and Investment Program)的優先次序。

現在優先考慮的職業包括學校教師、衛生和福利支援人員、托兒中心經理、醫學家、諮詢師、心理學家、社工和醫療技術人員。

聯邦政府承諾在未來評估技術移民職業清單的有效性。 Source: AAP / Lucas Coch

新的技術類簽證優先順序

在新的部長指令下,技術移轉簽證審理的優先順序如下:

  1. 醫護及教職相關的職業申請
  2. 僱主擔保簽證,申請人需由政府承認的擔保人提名
  3. 指定偏遠地區的申請人
  4. 除了188商業創新及投資簽證,其他永久和臨時簽證的子類簽證將計入移民計劃的簽證申請
  5. 所有其它簽證申請

對於上述所有類別,將優先考慮符合條件的國家護照持有人,因並非所有簽證類別都對所有國籍開放。

在每個類別中,將優先考慮在澳洲境外申請人的臨時和永久技術簽證申請。

新的條文適用於以下類別的技術類簽證:

  • 124類別傑出人才(永居)簽證
  • 186類別僱主提名(永居)簽證
  • 187類別偏遠地區僱主提名(永居)簽證
  • 188類別商業創新和投資(臨時)簽證
  • 189類別獨立技術(永居)簽證
  • 190類別提名技術(永居)簽證
  • 191類偏遠地區技術移民永久居留簽證
  • 457 類臨時技術移民工作簽證
  • 482類臨時技術短缺簽證
  • 489 類偏遠地區技術(臨時)簽證
  • 491類偏遠地區技術移民(臨時)
  • 494類別偏遠地區僱主擔保(臨時)簽證
  • 858類別全球人才(永居)簽證
  • 887 類偏遠地區技術永居簽證
  • 888 類商業投資移民簽證

簽證審理正在加速

一位內政部發言人指,過去的PMSOL系統是一套「費時且複雜的評估系統」;只有澳洲在新冠疫情期間,實施了旅行限制,令簽證申請積壓,PMSOL系統才被需要。

發言人表示「取消PMSOL系統將令更多的簽證加快處理,特別是對於為應對勞動力市場需求,而有的臨時技術短缺簽證。」

移民部前副部長里茲維(Abul Rizvi )承認變化可以加速審理速度,「因為他們現在集中更加多的職業」。

里茲維支持將審批集中在教師和醫護人員簽證申請,但他認為政府很難接收到足夠多的相關申請。

「他們可能在教師和護士申請後,立即向他們發簽證。」

聯邦政府承諾在未來評估技術移民職業清單的有效性,可能帶來更多改變。最近一次技術移民清單(SMOL)的更新是在2019年3月11日。

臨時技術移民簽證目前僅適用於某些職業,前提是他們的年收入至少為53,900元。

根據求職網站Seek的數據顯示,教師的平均年收入在85,000至10萬元之間,而護士的年收入在7至9萬元之間。

減少簽證申請的積壓問題

自6月1日起,內政部已經審批通過43,000份臨時技術移民簽證及 47,000份永久技術移民簽證。

內政部的簽證積壓申請數量一度接近100萬份,如今已降至75.5萬份。

移民部長吉爾斯(Andrew Giles)11月在澳洲經濟發展委員會(CEDA)的移民會議上表示,自6月1日以來,其部門已經完成了300多萬份簽證申請的審批,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再完成約60萬份積壓的申請。

根據SBS新聞了解,與5月初相比,目前大約新增442名額外人員處理臨時和移民簽證。

在2022-23年度,臨時技術簽證的批准申請,按年同期增加120%。

內容來自: SBS Chinese

品澳 新聞

品澳內容部